首页 | 学院通知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实验中心 | 党团工作 | 学生工作 | 成人教育 
 
   
 
省级科研平台
 研究机构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交流合作 
 下载专区 
 
 
省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究机构>>省级科研平台>>正文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绿色循环利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绿色循环利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crobi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Green Recycling,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依托延安大学,联合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安绿菌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延安非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22 年度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陕教函〔2023〕44 号2023.1.13)进行立项建设, 按照《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陕教规范〔2021〕1 号)的要求,进行“工程研究中心”的运行管理工作。

“工程研究中心”现有人员48人,其中固定人员36人,流动人员12人,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比例3:1;有研发人员26人、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4人(兼);有高级职称22人、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13人、专职科研及生产实践者 9 人,技术骨干各具专长(其中有陕西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5人)。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形成了互相欣赏、互相成就的团队意识,为中心的建设与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微生物资源研究室”、“病害绿色防控研究室”、“食用菌分子育种研究室”、“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室”、 “病原生物学进化与感染调控研究室”、“植物病害综合防控研究室”、“无菌室”、“拌料室”、“灭菌室”、“接种室”、“液体发酵培养室”、“菌种选育保藏室”、“发菌室”、“培养室”、“出菇房”等专业研究室和“食药用菌小型化生产线”,中心面积1150平方米。有河庄坪万庄生产中试、实验示范等8个基地,具备了良好的时机和条件。配备有先进的液体菌种发酵罐、装袋机、灭菌器、低温冰箱、人工气候箱等各类仪器设备共计297台套,价值2189万元。依托延安大学建有微生物遗传与资源利用科研创新团队、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延安大学万庄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队和延安大学南沟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队,主要开展菌物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服务工作。依托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进行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可以形成有效支撑,并促进学科间深度融合,整合力量,资源共享,丰富学科建设内涵,学科特色更加明显,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以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汇聚高层次人才的平台以及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

“工程研究中心”在研究团队成员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努力下,结合微生物资源开发和食药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围绕菌物工程产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原料短缺、种源匮乏、新生林保育与利用等瓶颈问题,集中科研力量,设立区域特色微生物资源挖掘、食药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微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应用和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四个研究方向。

1、区域特色微生物资源的挖掘 对陕西特别是子午岭区域开展菌物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相关基础研究,重点了解食药用菌野生资源和林果业病害传播情况,继而开展食药用菌的新品种选育、细菌的致病性和生物防治特性研究、微生物细胞工厂相关研究以及根际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在食药用菌的产业发展方面对主栽品种以及栽培原料进行调查,从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食用菌生产企业以及国家食用菌菌种中心收集并引进平菇、香菇、木耳、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等优良种质资源(同时对本地野生资源进行驯化),通过对比筛选、脱毒复壮、品比试验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择培育出适合延安市生态条件下的优质高产抗病、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的适宜周年化栽培的的优良菌株,并对选育的菌株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胞外酶活性等)、分解培养料能力、生物转化率、生产周期、贮藏运输等方面的生物学指标进行重点研究与评价,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为生产提供便利。

2、食药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 对食药用菌不同栽培方式(传统栽培、工厂化栽培、林下栽培等)进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筛选、栽培技术优化、商品性状及品质评价研究,同时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原料选择、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与包装、采收后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规模化栽培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相关企业和地方标准,形成食药用菌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并进行产业化推广与应用。

3、微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应用 本方向以食药用菌的贮藏与加工、农用/食用/工业用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应用为主要目标。针对食用菌新鲜子实体的特点,开展涉及食用菌熟度、温度、湿度、辐照、气调、包装材料、防腐剂等多种因素的食用菌保鲜与贮藏技术研究,向相关企业提供食药用菌贮藏、加工、食品生产技术转让、培训、咨询等服务。针对中老年、高血糖、高脂血症、肠道功能紊乱等特定人群,聚焦肠道微生态调节、“三降”、“三抗”功能产品评价的关键靶标,筛选优化具有上述功能的益生菌及活性成分组合,研究确定其安全剂量、最小有效剂量,阐释其作用机制并开发相应的保健食品。储备农用微生物菌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4、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 基于农林废弃物菌业化循环利用,实现森林资源、环境和产业三者协调发展。集成示范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开发食药用真菌新品种、农林废弃物栽培食药用真菌的新技术、菌糠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新方法等。开展不同来源的农林废弃物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农残检测;不同菇类与不同农林废弃物配伍及优化,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和食药用真菌人工栽培原料开发以及食药用真菌高效栽培;对不同菇类菌糠中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菌剂进行发酵,实现菌(食用菌) —肥(有机肥、菌肥) —农(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做到按需施肥、配方施肥、精准施肥。

“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延安大学成立管理机构,对工程中心的内部建设、科学研究及日常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和指导;工程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技术研发组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工程产业组主要负责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进行中试和技术集成展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主要解决技术成果到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工程研究中心的结构布局

关闭窗口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延安大学特立楼、代贤楼
电话:0911-2332030  邮编:716000